【系列讲座】徐宗阳作“内外有别:资本下乡的社会基础”主题讲座

作者:   2024-05-16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的重要回信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培根铸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引导青年学子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之花,现面向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园区全体学生开展“理解中国乡村系列讲座”。

5月12日下午,理解中国乡村系列讲座(九)在木铎楼A215报告厅顺利召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徐宗阳老师为大家带来《内外有别:资本下乡的社会基础》主题讲座。

在本场讲座中,徐老师将资本下乡的社会基础归结为内外有别的行动伦理。

讲座伊始,徐老师从“资本下乡为何发展不顺?‘失败’的具体机制”这一问题展开探讨,并就两个既有的研究脉络进行分析。徐老师指出,无论是“从动机出发的解释”还是“农业产业特殊性导致的计量和监督困难”都相对忽视了乡土社会以及乡土社会对资本下乡的反应。

结合具体案例,徐老师以兴民农场为例,详细阐述了该农场经营安排和管理模式。他强调,在乡村社会中,社会关系对制度的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兴民农场在经营层面的成功建立在充分利用和发挥社会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梳理兴民农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徐老师特强调了麦客群内部的亲属关系以及麦客经纪人对麦客的庇护在其中的关键作用,并提出社会学要关注到“人”,农业现代化是靠人来实现的。在谈到资本下乡面临的社会性事件时,徐老师以这个农场的作物失窃事件为例,指出公私有别、内外有别、善恶有别的观念结构是这些社会性事件很难解决的原因。

讲座最后,徐老师结合农民的道德标准和社会关系的内与外,对资本下乡问题展开了进一步的阐述。他强调,内与外的界限并不存在于外来资本与乡土社会之间,两者都遵循内外有别的行动伦理。

在为时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中,徐宗阳老师以扎实深厚的理论素养和生动有趣的演讲风格深深吸引着大家。讲座最后,同学们就资本下乡的前景、现代农业企业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提问,讲座在阵阵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