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开阔学子知识视野,提升人才培养保障力度,本学期学校将继续举办“京师励耘讲坛”系列讲座活动。这里将大咖云集,科研名家、教育名师、文化名人、社会名士将纷纷开讲,为全校师生献上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
4月26日18:00,京师励耘讲坛第69讲在国际交流中心二楼报告厅开讲,由古琴艺术(岭南派)广东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广东古琴研究会会长,修竹琴舍创始人谢东笑老师为大家带来“习琴之道”主题讲座。
讲座伊始,由学生代表主持讲座,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谢东笑老师开始了本次的精彩讲座。
作为讲座的开场,谢老师首先讲述了古琴的出现,虽然现今难以断定古琴何时发明,但从众多古文献中寻找蛛丝马迹,可上溯到非常古早的时期。例如:伏羲氏作琴,所以御邪僻,防心淫,以修身理性,返其天真也。——《琴操》
随后,谢老师弹奏了一曲《南风畅》:“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琴声悠扬,引领同学们进入习琴之道的世界。
谢老师介绍道,古琴在古代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广泛的用到,例如:“诗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士无故不撤琴瑟”等。古琴与传统文化同样联系紧密,在李白等大诗人的诗句中常有体现。
关于古琴的形制,谢老师结合实物进行了生动的介绍。
关于古琴的声音,谢老师对主要的三类声音进行了示范与讲解,包括:泛音(天音)——左手浮按弦,飘逸、灵动,象征天的声音;按音(人音)——左手实按弦,委婉、细腻,象征人的声音;散音(地音)——右手弹空弦,庄严、宽广,象征大地的声音。这些声音的区别主要与乐器的发声原理,形制结构相关。
由此可以看出,古琴是道法自然之器。焚香、沐浴、更衣、诚意、正心,这些弹奏前的准备体现了乐器背后所承载的文化。
关于古琴的琴谱,谢老师主要介绍了文字谱、减字谱、对照谱这三种类型,并结合示例进行了弹奏演示。其中,文字谱现存仅有《碣石調·幽蘭》一首;减字谱自唐代开始出现,在经过解读后相对易于辨识,属于指法谱,历代流传的有几千首;对照谱是现代人将减字谱弹奏出来后所得到的对照版本。
打谱是将减字谱变为对照谱的过程,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是花费时间较多的大工程。谢老师通过“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的案例向同学们进行了演示,说明同样的音符和顺序,语句划分的断句方式和位置不同,则其轻重急徐不同,演出效果与意味也不同。谢老师特别谈到,减字谱对古琴而言很有必要,因为弹琴的时空、心情、对象不同,则其效果也不同。对琴谱的解读是一个表达心声的过程。
关于古琴的音乐,谢老师提到,琴曲记载的都是日常生活所能感知的人事物,其所承载的具体内容包括自然界的事物、生活中的感悟以及历史故事与人物等。对于古琴的琴声,谢老师示范和介绍了拟声、景象、意境这三个进行解读的方向,随后邀请习琴的学生弹奏了《碧涧流泉》这一岭南派的经典曲目并做了相应的讲解。关于古琴的弹法,谢老师介绍了主要的三种:右手四指八法——左脑;左手吟猱绰注——右脑;左右手相配合——中脉。
关于习琴之道,谢老师经由孔子《文王操》和伯牙《水仙操》的故事进行了讲解与介绍,通过曲、数、意、人、类的五个步骤,来达到随弹而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目标。谢老师对古琴艺术作了总结:道法自然之琴器、随心见性之琴谱、森罗万象之琴乐、顺应自然之琴法、天人合一之琴道。
最后,谢老师与听讲的同学合作,弹奏了《大学》第一段和《诗经·关雎》所改编的弦歌,并作了相应的阐释。
在为时一个多小时的讲座中,谢东笑老师以扎实深厚的理论素养和生动有趣的演讲风格深深地吸引着大家,博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在场学生积极向谢老师提问,谢老师也耐心细致地进行了解答。
多年以来,谢东笑老师深耕古琴教学,执教古琴于星海音乐学院、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汕头大学至诚书院等院校,录制有《岭南古琴》《离骚》《第一元素Ⅲ·古琴》等专辑。在本次讲座中,同学们收获颇丰,感受到了古琴中所蕴含的天地精神与人文情怀。
讲座最后,全体人员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