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特等专业奖学金获得者08级法律与行政学院学生张若琪
中学阶段,她一心一意只为高考。高考结束,她来到了南方院校,开始全新的生活。大三了,她全力备战考研。
从小若琪的成绩就不错,她一直怀揣着更高、更好的受教育的机会。冲击完高考后进入大学,这时很多同学的学习干劲相比高中时期降低了许多,但若琪却不这么想,她说:“我的大学并不轻松,学无止境,我要考研,继续深造。”
为了自己的梦想,若琪从大一就开始了目标清晰、毫不松懈的大学生活。为了考研,每天她都会去图书馆看书。“到了图书馆才有大家一起拼搏的气氛。”她说。
为了能占到好位置,若琪每周六都特别早就起床去占座。“虽然六点半到图书馆,但好座位都被占完了。”她的言语中,带着一丝遗憾和骄傲。“这就是考研人的一种状态。不管最后结果如何,这其中的过程能让人成长很多,在智商和情商上,都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她对记者说。
“师兄师姐对我的影响特别大,他们是我的榜样。看到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我非常动容。所以我每每想放弃的时候,一想到他们走过来的路,就重新坚定了信念——我也可以考上我心目中的理想学校!”张若琪说道。
刚入学时,看到有些师兄师姐连续几年都获得专业奖学金,她特别羡慕,希望自己也可以做到,所以暗暗的下了决心,要向目标前进,跟榜样看齐。
“师兄师姐们跟我说过,高中是应试教育为主,而大学则看重个人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如果想得到自己没有过的东西,那么一定要做自己没做过的事情。这是我最受益匪浅的箴言之一。”她说她直到现在都很感激那么多前辈和老师们对她的帮助,“他们是我最好的良师益友。”若琪也在这里建议大家应该多跟师兄师姐和老师们交流,这样才可以使自己目标更清晰。
因为有了那么多的前人经验,所以她在不断尝试的同时,从不盲目参加活动,只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相结合来选择,她从容自信,不急不躁,大学三年,她参加了自己以前没有接触过的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她说,这些对她有意义,也是她所喜欢和想提高的领域。
“我觉得自己没有特别高的天赋,在做很多事之前我会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在参加演讲比赛前,她会不断上网查资料,写演讲稿,反复修改甚至去请老师帮忙修改。定稿之后,她还跑去丽泽湖旁边大声背诵。
她说,“当你准备充足的时候,才会有自信,面对台下专注的目光也从容不迫。”在比赛期间,她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在普通话演讲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既然自己选择了这条道路,就必须爱它,而爱就是要付出,我相信只要付出了就会有收获。”若琪说。
由于想证明自己的能力,若琪对参加的活动从来都是全身心地付出。而正是她的努力,使她在众多方面都取得不错的成就,从连续两年获得“专业特等奖学金”、“优秀干事”等殊荣中就能看到她的“高调做事”精神。
但是,她说由于自己比较好强,刚开始不太懂得处理人际方面的问题。但是在社团活动以及比赛中,一直在努力学习应该如何与人交往。“上大学就是锻炼自己独立生活、为人处世等能力的最佳时机,在团队一面学习如何为人处事,然后再跟其他人做交流。”她说。
采访的最后,若琪建议同学们,不仅要博览群书,还要写得一笔好字,因为读书多了,知识面才会更广,而练就一手好字对日后的工作会有意想不到的帮助。另外,文科学生还要勤写作,多去听名人大家的讲座,多和师兄师姐探讨交流,能从过来人的语言中找到自己的要走的路。
我们知道,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在成功的路上,“要成功,先发疯”,想得到越多,就得付出越大努力,越多汗水。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从开始,到梦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