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晚,由教学部学生社区辅导员办公室主办、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承办的第四届社区文化节闭幕式暨成果展示会在国交三楼报告厅举行。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珠海分校党委书记唐伟教授出席闭幕式。教学部、校团委、各学院部等有关负责人,社区文化节指导教师、授课教师,以及来自全校38栋宿舍楼的300余名学生代表一起分享本届社区文化节的成果。

——学生:用努力浇灌青春的花朵
本届社区文化节以“社区,成长的伙伴”为主题,分 “生活,学习,成长”三大板块,历时40余天,致力于营造学生社区浓郁的文化气氛,着力把社区打造成集“思想教育、行为指导、学习研讨、文化建设、生活服务、安全防范”为一体的、以“学习和发展”为核心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
四十多天的时间里,同学们用努力浇灌出一朵朵幸福的社区之花。在展示会上,这些凝聚着同学们智慧与辛劳付出的成果逐一走上讲台,展示汇报,给所有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宿舍文化评比”中,获奖宿舍表现出的那种家的温馨和心的归属,让人仿佛置身其中;“周末文化街”中东北文化协会王祖鑫同学含着泪水的配乐诗朗诵,五次被雷鸣般的掌声打断,将晚会推向第一个高潮;“雅思角”则是在楼栋内办起了雅思小讲堂,率先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楼栋;光阴走廊的贴心和实用则充满社区的服务功能和人文关怀;“社区明星”——宿管阿姨与参赛选手在朴素、生动且不失幽默的表演之余还不忘倡导“节能减排、从我做起”的生活理念;社区沙龙与朋辈辅导学校相互依托,共同构筑了学习型社区的坚实基础;新生导航课程则与成长营一道为新同学的学习和生活指引方向。
学生代表金俊妮同学在谈到“成长营”时感慨颇多,她说:“我在这次成长营中除知识之外,收获更多的是为人处世的道理,我会记住在这次活动中经历的美和感动,我更加渴望成功和蜕变,我的梦想就从这里起航。”海华11栋的朱同学告诉记者:“在今晚的闭幕式上,我看到同学们通过参加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习不到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创造性的实践能力,真的很激动。”

本次文化节另一大看点,则是学生社团、学生社群组织与学生社区的通力合作。周末文化街三个各具特色的表演、学生社区雅思互助会的精心设计等都为本次文化增色不少。闻讯前来助阵的G.A.乐团开场曲和见证奇迹的魔术表演也为本次文化节增添了不少乐趣。
继上届社区文化节多项活动登上《南方都市报》之后,本届社区文化节丰富多彩的活动依然在校内外引起不小的关注。其中,新生导航课程的创新性和独特性同样获得《南方都市报》的大力报道,进一步我校社区文化的影响力。

闭幕式上,校党委书记唐伟教授、教学部部长戴伟博士、校团委书记李春波老师分别为获奖代表颁奖、授牌。
——社区:教育学习的一块肥沃壤土
艺术与传播学院潘梦阳教授是第13期社区沙龙的主讲老师,在本届文化节上,他畅谈了自己的感受。他表示能参加这次活动很高兴,这一切让他想起了他五十年前的大学生活,“社区活动好啊!这种模式可以让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更深入的交流,这样为培养复合型人才产生更多的思想碰撞。大家要多参与进来,共同把社区打造成幸福的生活乐园。”
在现场观看闭幕式成果展的校学务主任宁少林老师结合学生社区近两年来的发展,告诉记者:“这样的活动很好,同学们真正亲自参与到其中,自己动手把想法展现出来,实现了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希望社区文化节今后紧密围绕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丰富内容,提升品味,让学生社区真正成为同学们成长的好伙伴。”
教学部部长戴伟博士在闭幕词中结合自身经历谈了宿舍生活在成长中的重要性,他强调“社区不仅仅是一个休息的空间,更是大家交流的空间。学校近两年高度重视社区工作,社区辅导员办公室也把工作重心从宿舍的生活管理转化为社区教育服务。学生社区是今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着力点,承载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现在要力求把社区、社团纳入到教育教学体系中来,打通第一、第二课堂,把社区建设成为同学们课堂学习之外的另一个主战场。”

——期待:修好内功,练好外功
在为新生导航课程和成长营的同学颁发完结业证书后,校党委书记唐伟教授阐述了他对本届文化节的感受。他说:“参加这个活动很令人兴奋、也很令人激动,希望社区活动能够越办越好,越来越丰富。”唐书记高度赞扬了我校学生表现出来的青春活力,认为文化节开展的活动对同学的成长和发展十分有益,除了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大家的动手及团结合作能力之外,还大大提升了同学们的审美情趣。在问到对我校学生的期待时,唐书记送给同学们两句幽默但意味深长的寄语——“修好内功,练好外功”。
第四届社区文化节已经圆满落幕了,但她倡导的和已经形成的成果将延续下去,继续为同学们的成长成才服务。学生社区也将以此为契机,内外兼修,加紧推进基于社区平台的课程教育体系、生活服务体系和文化建设体系开发,打造成为广大同学“住于斯、学于斯、长于斯、乐于斯”的生活学习平台。
